些年特币们一起加密江湖的比大佬我们追过那浮沉十载
2013年的冬天格外热闹,比特币价格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,无数年轻人围着电脑屏幕,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闪着绿光的数字。那时候谁能想到,一个叫赵长鹏的程序员在朋友随口一句"要不要看看比特币"的邀约下,就此踏上了一条改变人生的不归路? 那年发生的故事,现在回想起来简直像部加密版的《建国大业》。Binance的CZ还在给别人打工,何一刚从电视台主持人转型为"币圈一姐",李林和他的小伙伴们窝在北京某个小办公室捣鼓火币网。最戏剧性的要数吴忌寒和詹克团这对"矿机双雄"的相遇——一个金融才子,一个技术极客,谁能想到他们后来会闹得那么僵? 更让人唏嘘的是那些外国面孔:19岁的V神在白纸上涂涂画画,33岁的Gavin Wood读到这份涂鸦时激动得手抖;Charles和BM这对欢喜冤家刚开始他们的创业之旅;而刚毕业的孙宇晨,可能连自己都想不到日后会花3000万和巴菲特吃午饭。 每次听这些"造富神话",我都忍不住想说句实话:你们只看到了金字塔尖的那1%,剩下99%的"老韭菜"现在可能连提都不敢提当年的事。就拿我自己来说,2013年入场的老玩家,现在钱包里还躺着几个当年高价接盘的"纪念币",想起来就肉疼。 你看那些成功的大佬,基本上都来自两个圈子:要么是懂代码的极客,要么是玩金融的老手。前者能把白皮书当小说看,后者则把K线图当藏宝图。说到底,在这个行业活得好的,都是带着看家本事来的。 说到投资方式,我见过最魔幻的现实是:玩合约的朋友个个都当过"百万富翁",但最后能保住利润的凤毛麟角。有位老兄2017年靠杠杆赚了套别墅,去年见面时却在送外卖。反倒是那些"死拿"比特币的"老实人",现在一个个闷声发大财。 这让我想起华尔街那句老话:"牛市里每个人都是天才。"区别就在于,有人当真了,有人清醒着。 观察这些年身边人的起落,我发现成功者大概分三种: 第一种是把加密货币当信仰的"布道者",比如CZ这种all in的狠角色;第二种是冷静的"机会主义者",该进进该退退;第三种最惨,是被FOMO情绪支配的"跟风者",总是在最高点All in,最低点割肉。 说来讽刺,往往第一种和第二种人都能赚钱,区别只在于第一种人可能会说"我不在乎钱",而第二种人会老实承认"我就是来赚钱的"。 写完这些,我突然很想知道:现在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,会是下一个十年故事里的主角吗?也许此刻正有个大学生在宿舍里研究DeFi,或者某个程序员在熬夜写智能合约。加密世界的魅力就在于,它永远会给新人留一把椅子。 不过说真的,下次牛市来临前,建议大家先做两件事:1、认真读完比特币白皮书;2、对着镜子问问自己"我到底属于哪种人"。毕竟,在这个行业里,自知之明比什么技术分析都值钱。大佬们的2013:命运的分水岭
幸存者偏差:光环背后的真相
投资方式:人性的试金石
心态决定结局
下一个十年:谁主沉浮?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比特币即将起飞?资深分析师预测减半前或冲击4.5万美元
- 篮球遇上Web3:深度剖析Infinite Victory的逆袭之路
- 比特币闪电网络野蛮生长:两年暴涨12倍的秘密
- 跨越区块链鸿沟:解密保障资金安全的五重防线
- 以太坊守住关键价位,牛市曙光初现?
- 2023年10月值得关注的三大网红币:小资金也能搏出大收益
- 腾讯与Meta密谋大事:Quest VR或将进军中国市场
- 比特币借贷:一场正在经历的金融革命与阵痛
- 比特币暴涨!我们的多单布局大获全胜
- NFT凛冬已至:昔日巨头Yuga Labs如何绝地求生?
- NFT与央行数字货币:一场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
- 印度加密货币监管迎来关键转折点:G20马拉喀什会议前瞻
- 灰度再下一城:以太坊期货ETF申请引发市场新期待
- 比特币即将爆发?历史数据揭示惊人投资机遇
- 加密市场寒冬将至?下半年行情预判及实战操作指南
- 90亿元宇宙豪赌遇冷,PICO能否在寒冬中突围?
- 山寨币的黄昏:当华尔街接管加密世界,我们还能玩什么?
- 香港金管局频繁警示:虚拟资产交易所乱象何时休?
- Galxe安全事件:一场本可避免的数字资产灾难
- 元宇宙2023:一场虚拟与现实交织的商业探险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