险游戏一场国内地带的冒灰色绕道厂商
最近和几个游戏圈的朋友聊天,发现大家都在为一件事发愁:版号。这玩意儿就像游戏行业的"准生证",没它你的产品在国内就是"黑户"。但现实是,现在版号审批收紧,一年就批那么几百个,僧多粥少啊!这时候,很多厂商就把目光投向了Steam这个"避风港"。 说实话,第一次听说有游戏公司把Steam当"出海通道"时,我还挺惊讶的。毕竟在我印象里,Steam就是个买游戏的平台嘛。深入了解才知道,这里面的门道可深了。 Steam作为美国公司运营的平台,不受国内版号制度约束。最妙的是,根据我们加入WTO时的承诺,中国用户购买Steam上的服务是合法的。这就给国内厂商开了个"后门"——把游戏放Steam上,国内玩家照样能玩到。 记得去年有家小工作室的朋友跟我诉苦,说他们做了款独立游戏,等了两年都没等到版号。最后咬牙上了Steam,结果第一个月就回本了。这事让我感慨:有时候政策限制反而逼出了新的生存之道。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。虽然目前法律没明确禁止这种行为,风险却像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 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那起程序员翻墙工作的案子。当事人就是正常接单写代码,结果因为用了"特殊方式"上网,百万收入全被没收。这给我们提了个醒:在现行监管体系下,任何跨境经营行为都可能被放大检视。 还有个细节值得玩味:2021年音数协发布的防沉迷公约里,特别提到要抵制"通过境外平台向国内用户提供服务"。这话说得委婉,但明眼人都懂是在指谁。 跟几个游戏开发商聊过之后,我发现他们普遍处于两难境地:不上Steam吧,版号遥遥无期,团队要喝西北风;上Steam吧,又怕哪天政策收紧被秋后算账。 有个做独立游戏的小伙子跟我说,他们现在都玩"障眼法":游戏不设中文、屏蔽大陆IP、支付也不用国内渠道。但说真的,这些措施在监管面前有多大用,谁心里都没底。 最吊诡的是,明明Steam官方有中国版"蒸汽平台",但因为要版号,反而没几个厂商愿意用。这就像家门口有正规超市,大家却都跑去巷子里的杂货店买东西,原因无非是前者管得太严。 作为经常处理这类案件的律师,我的建议是:首先,游戏内容一定要避开敏感题材,别碰红线;其次,宣传推广要谨慎,别在国内平台明目张胆地诱导玩家翻墙;最重要的是,随时关注政策风向,做好应急预案。 说到底,现在这个局面是特定时期的产物。游戏厂商在钢丝上跳舞的同时,也该未雨绸缪。毕竟谁也不知道,监管的靴子什么时候会真正落地。 (文中案例均为真实事件,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已做化名处理)Steam的特殊地位
法律风险的灰色地带
现实中的两难选择
给从业者的建议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币市观察:横盘行情下的投资策略思考
- 一个老韭菜的真心话:未来四年币圈剧本大揭秘
- 全链借贷:看似美好实则鸡肋?一位老韭菜的深度思考
- Web3教育新贵:HOOK能否成为下个现象级项目?
- 纽约ETH黑客马拉松2025:10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区块链创新项目
- 当币安遭遇强权:一个时代的优雅谢幕
- 2024年值得埋伏的六款潜力链游:一个老玩家的真诚分享
- 从湖南少年到比特币教父:烤猫蒋信宇的传奇与谜团
- 柴犬币暴富梦:现在投资7000美元就能赚1000万?
- 比特币10万美元不是梦:资深投资人眼中的2025年路线图
- 当比特币狂人遇上南美通胀冠军:阿根廷会成为下一个数字黄金天堂吗?
- OpenAI权力游戏终局:阿尔特曼王者归来
- 重磅!招行打破传统金融边界 香港加密交易市场迎来国家队
- 重磅来袭!UPCX代币即将登陆MEXC交易所,开启支付新纪元
- 当加密理想撞上美国铁拳:我们正见证一个时代的终结
- 从监管专家到币安掌舵人:Richard Teng凭什么接棒CZ?
- 香港稳定币新规落地:当金融监管撞上Web3理想
- 加密世界的懒人革命:当区块链学会读懂你的想法
- 牛市将至,我的投资组合如何调配?
- 币安天价罚单背后的行业地震:一场迟来的成人礼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