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择一言韭菜钱包的肺位老腑之
说到交易所Web3钱包这个话题,我得先老实交代,自己并不是什么专家。就像大多数老韭菜一样,我最常用的就是小狐狸钱包,而且固执地只用网页版。这种使用习惯可能显得有点落伍,但确实让我避开了不少麻烦。 记得2021年那个疯狂的牛市,看到朋友用某交易所钱包操作特别方便,我也曾动心过。但后来听说那个钱包不是开源的,吓得我赶紧打消了这个念头。在币圈混久了就会明白,便利性在安全面前简直一文不值。一个钱包如果不开源,就像去饭店吃饭却不让看后厨一样让人心里发毛。 现在市面上的钱包五花八门,但在我看来,评判标准特别简单:首先必须是开源的,其次要经过熊市的考验。像小狐狸这样的钱包,从2016年活到现在,经历了多少轮牛熊转换,这种"老兵"用起来才踏实。至于是不是交易所出的钱包,反倒不重要。 说到便利性这个话题,我可有太多话要说了。还记得Uniswap刚出来那会儿吗?那个反人类的界面,连个像样的价格图表都没有,操作起来简直要命。但就是这种"难用"把90%的人都挡在了门外,结果呢?现在回头看看,那些咬牙坚持用下来的,哪个不是赚得盆满钵满? 所以我现在特别警惕那些"用户体验极佳"的产品。在区块链世界,太方便往往意味着中心化的妥协。就像当年DeFi夏天,那些用起来顺滑无比的"理财平台",最后不都成了跑路重灾区? 最近总有人问我以太坊升级后L2会不会凉。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去年上海升级前的恐慌。其实稍微了解技术原理就知道,以太坊主网的gas费就像北京二环的房价,再怎么调控也降不到县城水平。L2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在不牺牲安全性的前提下,提供"郊区"的居住体验。 说到L2生态,最近BASE的表现确实亮眼。Coinbase这招很高明,就像互联网巨头做小程序一样,把流量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。不过要说发币这事,我觉得大家还是别太当真。当年Arbitrum说不发币的时候,多少人信誓旦旦地说"肯定发",结果呢? 至于zk系L2,技术确实牛逼,但市场表现总让人唏嘘。这就像当年的Betamax和VHS之争,技术更好的反而输了。现在看zk系项目,总让我想起那些坚持做"精致小众"的创业者,情怀可嘉,但钱包难受啊。 最后给新手一个忠告:别被各种概念忽悠了。在这个行业,活得久比赚得快重要得多。选钱包是这样,投资更是这样。毕竟我们来到区块链世界,不就是为了掌握自己的资产主权吗?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
那些年我们错过的财富密码
关于L2的一些思考
-
上一篇
-
下一篇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柴币的亿万富翁梦:为何1美元的天花板如此难破?
- 比特币或将迎来黎明前的最后黑暗?
- 重磅!中研资管与X-CAPITAL强强联手 开启数字资产投资新纪元
- 当NFT遇上智能钱包:ERC-6551带来的革命性变革
- 稳定币市场新格局:从监管博弈到生态突围
- 8.71个以太坊铸就的电竞传奇
- 9月12日数字货币合约市场观察:当行情遇上戏精模式
- Web3社交赛道:熊市中的新希望?
- 牛市暴富秘籍:DeBank空投或将突破万元大关
- 币圈狂欢!昨日比特币多单狂揽700点收益
- 以太坊Layer2群雄逐鹿:谁能笑到最后?
- Zebec生态AMA深度解读:Nautilus如何重塑支付未来
- 加密货币监管风向突变:美联储取消银行加密业务专项监管
- 交易路上的酸甜苦辣:一位老交易员的真心话
- 当实体经济遇上区块链:Joltify如何打开万亿级RWA市场?
- 比特币9月魔咒再现:市场为何又现割韭菜行情?
- 以太坊的十字路口:一位老韭菜的亲身体悟
- 量子计算来袭,比特币真的会凉凉吗?
- 市场精准预判,空单斩获丰厚回报
- IC Ghost:当MEME币遇上社区自治,ICP生态能否借此翻身?
- 搜索
-